在学生成才能动性自主性基础上组建的学生团队,是最具活力潜力的学生学习组织。近两年,学院以分级分类学生团队导师制为抓手,切实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学风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据统计,目前,学院共成立学生团队91支,其中考研考级团队8支、竞赛科研团队37支、技能实践团队14支、创业就业团队7支、学业振兴团队7支、个性特色团队16支,聘请指导教师百余位,极大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
4月26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宣海江主持召开分级分类学生团队工作推进会,就此项工作听取师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学工部负责人解读了学院分级分类团队导师制文件精神,总结了近两年的学生团队工作。人文系、医药与健康系学生工作书记分别发言,交流了本系开展学生团队工作的举措与经验。
会上,宣海江副书记阐述了学生团队工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职能部门和各系在学生团队工作中的付出与成绩,分析了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他强调,此次会议不仅是相关工作的总结,更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要求各系着力在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一要严密组织,对照文件、结合实际,充分发动师生组建各类学生团队,做到团队有组织、有活动,不断总结形成更为系统长远的工作机制。二要有效扶植,要想方设法保障活动场地、配套资金,积极实施绩效激励。三要及时总结,通过总结表彰达到提升、宣传的效果,形成相互竞争的氛围,让优秀的团队赢得更多的资源。四要强化指导,团队的活力潜力是教师参与指导的有效动力,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师立德树人的职业价值所在,各系要精心动员、有效鼓励教师开展学生团队的指导工作。
针对师生代表提出的学生团队工作经费、场地不足等问题,宣海江副书记建议较具规模型团队申报课外学分修习项目、科研制作型团队申报学生科技立项项目,积极通过及时沟通、一事一议的方式寻求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希望各系群策群力推进分级分类学生团队导师制的具体工作。